陈凯歌《白昼流星》:依旧热爱,依旧少年

影视综艺 编辑:第十电影 来源:大娱网综合 时间:2019年09月29日 13:40:01

原标题:陈凯歌《白昼流星》:依旧热爱,依旧少年 祖国七十华诞,《我和我的祖国》集合七位导演,共叙七彩华章。 但作为一部电影,要有一脉相承的气质和一以贯之的主题,

原标题:陈凯歌《白昼流星》:依旧热爱,依旧少年

  祖国七十华诞,《我和我的祖国》集合七位导演,共叙七彩华章。

  但作为一部电影,要有一脉相承的气质和一以贯之的主题,才能显得分而不断,散而不乱。

  总导演陈凯歌,便是这其中把控大局的人。

  在七位导演中论资排辈,陈凯歌做总导演实至名归,他是国内第五代导演的灵魂人物,也是享誉国际的电影大师。

  在《我和我的祖国》中,陈凯歌执导了全片的灵魂部分《白昼流星》。

  《白昼流行》主要讲述2016年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的故事,并将镜头对准刘昊然和陈飞宇饰演的一对少年流浪兄弟。

  时隔两年,大银幕上再见陈凯歌。

  不禁令人感慨:他仍是那个满怀热情、又纯真浪漫的少年。

1、谁是陈凯歌?

  谁是陈凯歌?

  这绝不是一句废话。

  公众所见之陈凯歌,绝非一个真实的陈凯歌,而是一个被媒体和公众解读之后符号化的陈凯歌。

  真正的陈凯歌,其实都藏在他的电影里。

《妖猫传》拍摄现场

  陈凯歌的电影,不仅是拍的,更是筑的。

  陈凯歌心中永远都住着一座城。

  拍摄《风月》便有了上海车墩影视基地;拍摄《荆轲刺秦王》设计了一幅秦王宫蓝图。

  拍摄《赵氏孤儿》在象山影视城内搭建了春秋战国城;而电影《妖猫传》则为襄阳带来了一座真实比例的唐长安城。

《妖猫传》手绘稿vs剧照vs原片

  绿幕是什么?

  是时代进步带来的便捷与高效。

  陈凯歌做的电影,并不是要对抗时代,而是要守护匠心。

  对“真”与“假”、“虚”与“实”的谜题哲辩,贯穿了陈凯歌所有的电影主题。

  城是真的,戏是假的;戏是假的,但情又是真的。

《荆轲刺秦王》

  当年,徐枫拿着李碧华的原著在戛纳电影节上找到陈凯歌,希望他能来拍这部电影,

  在徐枫眼里,这部电影也只有陈凯歌能拍。

  陈凯歌确定要拍《霸王别姬》之后,他去香港面见张国荣,陈凯歌对张国荣的评价是“真实”

  在当时的“花花世界”香港,能够找到一个简单真实的张国荣,让陈凯歌觉得如获至宝。

  最终,《霸王别姬》获得了法国戛纳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,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获此殊荣的华语电影。

  《纽约时报》对《霸王别姬》的评价是:“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新高峰,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的旷世巨作。”

  当时的陈凯歌,只有41岁。

  此后的陈凯歌电影,将真实和真情寄托于历史寓言,在宏大华丽的影像章节中,解构人性的诡辩与时运的莫测。

  陈凯歌的作品常常将镜头对准少年,但其电影中深厚意蕴,绝对稚气未脱的少年所能够参悟。

 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,再度回首翻看陈凯歌的电影,人们才会逐渐恍然大悟。

  原来,之前觉得是假的东西,其实是真的;之前觉得是真的东西,其实是假的。

《无极》

  如《妖猫传》中。

  白龙化身妖猫扰动长安,到了时空海一句:“杨玉环不在那个身体里也很久了”,便化解了这积怨已久的执念。

  空海的话让白龙明白了,守护杨玉环的躯体是假的,对杨玉环的爱意才是真的。

  无上密是什么?

  是参破世间虚实真假的心法,这也是陈凯歌一直所追寻的东西。

  在《霸王别姬》中,程蝶衣与段小楼的戏梦与人生,时代洪流下情爱的亦真亦幻,更是如此。

  古来圣贤皆寂寞。

  从《黄土地》到《霸王别姬》、从《无极》到《妖猫传》,三十余年的浮世变迁,中国社会与时代发生深刻巨变,但陈凯歌却坚守在艺术思想的前锋阵线上。

《黄土地》

  在商业化浪潮的考验下,他始终纯粹,守护着自我的理想与匠心。

  世上不解陈凯歌者为众,这恰恰是陈凯歌的最大魅力。

  在他的电影中,始终鲜活地生存着一个通达人文视野的精神宇宙。

  拍《我和我的祖国》,陈凯歌当总导演。

  应该。

2、我和我的祖国

  《我和我的祖国》给我的最大的感触是一个字:

  新。

  与十年前的《建国大业》相比,影片将镜头的焦点从“庙堂”转到了“江湖”,带给了观众完全不同的影像体验。

  《我和我的祖国》更强调在叙事技巧之下的情感体验。

  影片关注每一个历史瞬间背后的小人物,他们有欢笑,有泪水,更有感动。

  总导演陈凯歌介绍影片时说:“电影描绘的不仅仅是祖国的发展和进步,更是推动发展和进步背后的每一个中国人”。

  时代进程中的大事件下,小人物和国家之间的距离看似遥远,实则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,这也唤醒了全球华人共同回忆。

  纵观全片,《白昼流星》是《我和我的祖国》的情感缩影,也是全片主题最为深邃的灵魂所在。

  在陈凯歌的镜头下,我们望见了中国人的渴望,体味到中国人的拼搏,享受着中国人的幸福。

  幸福而美好的日子,在过去,在现在,也在未来。

3、大师的答案

  《我和我的祖国》是命题作文。

  但命题作文,也可以写的出彩。

  陈凯歌的《白昼流星》从三个维度展开叙事,分别是:天、地、人、

仰视镜头凸显出人物的伟岸和对希望的渴求

  “天”是神舟十一号飞船,也是数十年来航天工作者和全国人民的航天梦。

  故事的发生“地”是飞船着陆的祖国边陲贫困地区,祖国一直关注关心着这片土地。

  “人”是田壮壮和一对兄弟,他们也是无数扶贫干部和贫困少年的缩影,少年们被改变的不只有生存状态,更有精神状态。

  《白昼流星》构思精巧,应该分两面来看:

  一面是见证了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着陆这一重大历史瞬间,展现了气势恢宏的视听格局。

  另一面是,聚焦两个叛逆少年的转变与成长,这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观众。

  为了真实还原神舟十一号着陆的重大历史时刻。

  陈凯歌特地邀请到神舟十一号的航天员景海鹏、陈冬参与电影拍摄。

  剧组做了真实的道具,不仅特种车辆、返回舱降落伞是实物,连片中两位航天员的宇航服亦是当年穿过的。

  强调真实质感的陈凯歌,调用戈壁滩工作车、道具车共百余辆,浩浩荡荡在戈壁上建起剧组。

陈飞宇和刘昊然在片场

  《白昼流星》将小人物的困厄命运与国家航天英雄的归来糅合在一起,用“回家”的主题点作为串联和衔接,陈凯歌的此番构思不可谓不巧妙。

  家是什么?

  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港湾,也是最具人情味的心灵旅站。

  陈凯歌的《白昼流星》糅合了多个“家”的概念:有两位少年已经失去的小家,有李叔用爱为他们搭建的新家,也有见证白昼流星后的灵魂归家。

  润物细无声。

  用“家”作为字眼的《白昼流星》,褪去了主旋律说教的高大姿态,用平民化的视角击中了每个人的心弦。

  在七部短片中,陈凯歌的格局和视野最为广阔:

  壮美奇异的边塞摄影,三人策马奔腾的飒爽英姿,拉开了叙事的空间,也增强了短片的感染力。

  与此同时,陈凯歌的主题也最为深邃复杂:

  看似是对叛逆少年的拯救之旅,实则也描绘了国家扶贫的暖心政策。

  短片既有对主旋律的大力颂扬,也有对人生终极主题的探寻与解答。

  在接受采访时,提到《白昼流星》陈凯歌说的最多的词是:“深情、真挚和朴素”。

  短片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,到最终完成浪漫主义的升华,其间经历了一个顺畅而华丽的历程。

  “白昼流星”这个带有诗意化想象的名词,在主演田壮壮看来,它所代表的就是一个戈壁滩上的梦。

  扎根在戈壁上的人民公仆有梦,成长在戈壁上的翩翩少年也有梦。

  而这梦的力量根源,就是来自于对脚下土地的深沉爱恋。

  从35年前高天厚土的陕北《黄土地》,到《白昼流星》里策马奔腾时的尘土飞扬,陈凯歌恣意挥洒他的浪漫豪情和一腔热血。

  正是有了对土地的深厚感情,两位少年在目睹“白昼流星”后的瞬间改变,也才会显得自然而炽热。

  “白昼流星”是什么?

  其实就是意指着美好的希望。

  在这一层面上,陈凯歌的主题已经超越了献礼片的范围,表达出对人性和人生深刻思索。

  陈凯歌用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导演履历,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。

  在这道命题作文中,陈凯歌给出的答案,不仅是完美的,更是包罗万象的。

  《白昼流星》不仅是个人的史诗,更有对正能量的传递。

  短片的寓意是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边远地区的人们,帮助他们获得幸福的生活。

  陈凯歌既很好的完成了向祖国献礼的基本任务,更送给了所有观众一个更大的礼物。

  那就是将“白昼流星”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,为他们送去无限的力量与希望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