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宁可架上药生尘 但愿世间人无恙--《李时珍》今天给大家讲一个国产五十年代黑白传记类影片--《李时珍》。 明朝时期,湖北蕲州人氏李月池是当地名医,远近闻名
今天给大家讲一个国产五十年代黑白传记类影片--《李时珍》。
明朝时期,湖北蕲州人氏李月池是当地名医,远近闻名。一次,李月池陪儿子李时珍进京赶考,无奈落榜不中,加上当时不公的科举制度和不良风气,李时珍遂决定弃儒从医。
李时珍坚定行医的信念并继承了家业。由于医术高超又乐于助人,给穷人们看病常常不收诊费,深受百姓爱戴。一日,同为医生的老魏被人绑了起来,原因竟是他给人看病,结果反倒治成了人事不省。
这时李时珍发现老魏的药方并没有问题,而是其中的一味药材被药铺抓错。这两味草药长相相似,但效果却截然不同。这都是因为药铺照搬了几百年前的本草书,而没有实际辨别能力造成的。为此,夜不能寐的李时珍萌生了重修本草的想法
不久,楚王的儿子得了怪病,太医院的太医均束手无策,便请李时珍前去诊治。果不其然,只用了三炷香的功夫药到病除。为此楚王大悦,封李时珍任王府“奉祠正”。在此期间,李时珍向楚王请求重修本草之事,而楚王却说现在流行丹药之风
过了些日子,李时珍向楚王自荐到京城的太医院。本以为进了太医院就能联合众太医奏请皇上重修本草,但谁知这里更是乌烟瘴气,庸医们一味的迎合皇上追求长生不老之心,而李时珍几次三番的奏折都被扔了回来。李时珍气愤之余辞了职务,决定自己去修本草。
回到老家,李时珍遇到了医学大师曾老先生,曾老师听李时珍有重修本草之意后,便将自己30年来收藏的本草书赠与李时珍以供参考。可是同样的药材在不同的书中有不同的记载,究竟谁对谁错呢?或许只有亲自到深山探究一番才能证实。
晚上,李时珍向妻子交代了家事,告诉她这一去可就是数年。第二天一早,李时珍带着徒弟就出发了,路上碰到了老魏,三人踏遍千山万壑广征博采,经常露宿深山老林。一年四季,下雪也不例外。
李时珍亲自采集草药,仔细观察然后记录下来。没过几年,札记已是厚厚的一本。然而有一次他们在山上采摘一种罕见的曼陀罗花的时候,被山上手持棍棒的道士围堵,道士说这种药是用来供神的,凡人不能采摘。
李时珍却辩解道:药物宁可烂掉也不给百姓看病,难道这就是你们的神吗?不料这句话惹怒了道长。一气之下,道长将札记扔进了香炉,这一烧,使他多年的心血付之一炬。而老魏为了保护札记,被道士推下了山崖。
最后李时珍在山下找到了老魏和他手里的几张残页。老魏死了,札记也没了,李时珍悲痛万分。但他依旧没有放弃,而是又花了数年时间重新撰写札记。共计五十二卷六十类,包含1892种药材和1161个单方。这本札记就是《本草纲目》的雏形。
结束了数年的游历,垂垂老矣的李时珍回到故乡开始找人印刷《本草纲目》,由于家境贫穷无力支付印刷费用只得一拖再拖。此时,包乡绅上门欲包揽刻印,但因目的不纯被李时珍拒绝;故友田恒帮刻此书,却被以私刻禁书为由问罪入狱,这时的《本草纲目》依旧无法印刷。
李时珍来到江边,却见江上空无一物,没有船,没有纤夫,没有风浪。他失神的望着江上,不由得叫人叹息世态炎凉。这时候徒弟突然失声痛哭,李时珍一边安慰一边坚定的说:书一定会刻出来的!
故事到这儿就结束了,最后李时珍在去世三年后,《本草纲目》被成功印刷。这部历时40年编纂而成的巨著,被传播到世界各个国家。
李时珍选择了一条在当时根本不为人所称道的道路,背离了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所谓“坦途”,却怀着一份救死扶伤的梦想和执着,成为把中华医药学传承下来的一代宗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