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这部悬疑片比《看不见的客人》更烧脑?我就呵呵了!本文有剧透。 2016年,《看不见的客人》揭示了一部封神的悬疑片如何成功挑战影迷的,即使片名告诉我们得注
本文有剧透。
2016年,《看不见的客人》揭示了一部封神的悬疑片如何成功挑战影迷的,即使片名告诉我们得注意“看不见的客人”,但很多影迷仍然会被男主杀人房间的“客人”所迷惑。
哪怕被彻底剧透了,依然有很强的趣味性。
女律师花样百出的心理压迫和心理诱导,男主角剥洋葱式的一层层撕开真相。那种透过屏幕扑面而来的辛辣爽感绝不是简单的一句“原来她就是……”能够消解的。
《看不见的客人》的导演奥里奥尔·保罗沉寂两年,奉上新作《海市蜃楼》。
同样极具挑战性的片名:告诉观众见到的一切都是假象(但你就是识不破)。
同样不断反转的剧情,直到最后一刻才试图震掉观众的下巴。
因为一次暴风雨的影响,小男孩尼克通过电视机荧幕和25年后住进自己房子的薇拉对话,为了拯救过去因为目睹一场凶案而横死的尼克,薇拉频频警告,引发了一场蝴蝶效应般的连锁反应……
它依然保持了极高的完成度,号称悬疑升级,人情味升级。
可我并没感受到“烧脑”,只有“累脑”;
我没感受到“情感”,只有“狗血”。
至少,《海市蜃楼》并不好看。
也许是太想摆脱观众们对《黑洞频率》的印象,《海市蜃楼》并未以“时空对话”为核心的设定展开悬疑。
整部影片中,通过电视荧屏的隔空交流只出现了两次。
它太复杂,出场人物太多,与主线无关的重头戏太多(比如幼年尼克目睹凶案)。
各种庞杂的,故意干扰注意力的线索让我的记忆力承受了极大的负担。
在这过程中,我并未享受到“烧脑”的乐趣。
导演的炫技欲和控制欲全放在了“我好爽”的自我满足上。
如果说《看不见的客人》的每个悬疑点,恰到好处地分布在观众的每个快要呼之欲出的敏感点上。
那么《海市蜃楼》完全就是密集恐惧症患者的死敌了。
其实,无论错过哪个细节,这部电影都很容易看懂。
因为这部电影的重点不在解密,而是人的“选择”。
这是一部情感大戏而非悬疑大戏。
夫妻线,母女线,情人线,每条线用力过于平均且狗血。
无论对口口声声最爱的女儿还是有着旷世奇缘的情人,女主的每个选择都无法让我感受到她的情感驱动力,反而最后被放弃的夫妻线看起来最甜是怎么回事?
我更不明白的是:
为什么幼年尼克被警告出门就死,依然头也不回地夺门而出?
他目睹肢解的心理阴影如何消除?
男主最后一次电视通话,为什么没告诉过去的自己彩票号码,
哪怕记不得彩票号码,某场西班牙国家德比的赛果总能记得吧?
也许是我太低级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