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这部电影凭什么一上映就刷爆好评?对于爱电影的观众来说,三月是个幸福的三月。奥斯卡获奖作品《绿皮书》、包揽柏林电影节影帝影后的《地久天长》,还有《钢的琴》
对于爱电影的观众来说,三月是个幸福的三月。奥斯卡获奖作品《绿皮书》、包揽柏林电影节影帝影后的《地久天长》,还有《钢的琴》导演张猛的新作《阳台上》都赶在三月上映,平遥电影节获奖的《过春天》也在三月和观众见面。
平遥电影节上映后,《过春天》就收获了不少影评人的高度评价。而在预告片放出之后,大众也投来更多期待。等电影上映后,果然不负众望,获得了超高好评。
“尴尬”的人物身份
导演白雪在跟观众交流的时候提到过,电影《过春天》的主角都有“尴尬”的身份。
电影中的女主角佩佩,是跨境学童,也是“单非仔”。她是个每天在深圳和香港之间来回的学生。
佩佩住在深圳,学在香港,她的生活游走在深港两地。她和母亲住在深圳,而父亲则是香港人,而且还在香港有另一个家庭。
佩佩的尴尬,首先在于她跟父母的关系。
这对母女的相处方式很奇特。佩佩的妈妈比她还爱玩,和朋友们彻夜打牌,不太会照顾自己的女儿,甚至因为她抽烟导致家里着了火,还是佩佩扑灭的;而且她比佩佩更容易轻信男人,等钱被骗走后还是佩佩要给她出头。
看起来,佩佩似乎看不上自己的妈妈。但是妈妈却很依赖这个女儿,有一次喝多了她直接跑到女儿房间抱着佩佩睡了,而佩佩却没有推开她。在影片最后,经历过很多的佩佩主动带着妈妈去飞鹅山,母女间不知道在何时已经达成了和解,又或者这对母女从始至终就没有过根深蒂固的矛盾。
而佩佩跟在香港的父亲,看着客气尊重,却也有点疏离。佩佩找父亲,有时候是为了要钱;但是看到父亲老吃速食又忍不住关心他。她看到父亲和家人吃饭,她不敢靠近;后来她找父亲也许是想撒娇,却没有得到期待的回应。
佩佩的尴尬,还在于她和闺蜜JO的身份对比。JO的家境优越,也有帅气的男友阿豪,JO约她去日本看雪可佩佩却要自己攒钱买机票。
男主阿豪同样是尴尬的存在。
他在JO和佩佩面前,看起来混得很好。但其实,他做的是铤而走险的非法“水客”生意。佩佩也因为他接触到花姐这群水客。
同时,阿豪的尴尬还在于表面的光鲜和背后要接触到的“泥泞”。水客能给他挣来外快,可是他还要在油腻烟熏的大排档里工作。而且,他是JO 的男友,却对佩佩产生了兴趣。
另类的青春电影
《过春天》展现的是少女佩佩的一段成长历程,对她的亲情、爱情、友情都有描绘。但是,导演没有落于窠臼,把主角设计成因为青春期都叛逆而做出幼稚决定的形象。无论是在面对亲情、友情、爱情还是自己的人生的时候,佩佩都有勇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。
有一场戏是佩佩和父亲在餐厅的对手戏,给我很深的印象。
画面中,佩佩跟父亲,一个在餐厅内吃着饭,一个在窗外抽着烟,导演利用玻璃反光,让室内和室外的两人得以同框出现。父女两人看似是在一个画面里,却隔着一层窗户,无法直接触摸到彼此,而且餐厅内的佩佩一个人吃着饭是孤独的,餐厅外的父亲沉默地抽着烟也是寂寥的。实际上,这对父女的亲子关系也是同样疏离的。
曾经,佩佩的父亲带着自己在香港的家人其乐融融地在这里用餐,共享天伦,而佩佩孤身一人在窗外悄悄窥望。现在,父女位置对调,佩佩坐进了餐厅里,可是身边却没有亲人陪伴,父亲在一窗之隔的外面,母亲则在另一边的深圳。
但是这种疏离的亲子关系没有让佩佩放弃自我,自甘堕落,她只是选择了她自己觉得“可行”的挣钱方式。
而飞鹅山顶,阿豪和佩佩的一场戏,则表现了她对感情的态度。
这是阿豪第一次带着女生上到自己的“秘密基地”,在四下无人的山顶他才敢毫不避讳地说出自己的野心。而现在,他把这个地方分享给了佩佩。
阿豪对着山下喊出“I’m the king of Hong Kong ”,昏暗的山顶无人注意,他却把自己当成香港之王;而佩佩的心愿则更加单纯、梦幻,她希望香港下雪。从未感受过冷的少女,内心渴望冷。在这里,其实阿豪和佩佩已经显露出差别。
在这部电影中,佩佩的身份算特别,但是她经历的困扰也是青春期的共性。而在穿过迷茫之后,佩佩放走了本该属于大海的鲨鱼,也找到了自己的自由。
优秀的视听效果
电影中的视听效果也给观众很深刻的印象。从整体感受上来说,《过春天》中有很多场景都形成了明暗对比。
佩佩和JO相处的时候,多是明亮开阔的场景。无论是两人爬上教学楼顶,对着远处的天空,期待日本之行;还是在游艇上、或者是JO姑姑的豪宅里,都是比较明亮的。
而到了晚上,佩佩就换了一个身份。她在和花姐这群水客相处的时候,大多在昏暗逼仄的仓库、楼道、地下车库等场景。即便是在电子市场里,有明晃晃的白炽灯,却刺眼又压抑。顶着“水客”这个灰暗的身份,在夜色中低调穿梭。
但是暗也有暗的美。佩佩和阿豪的单独相处,也多在晚上发生。无论在飞鹅山顶、拥挤仓库,还是狭长海道,都是只属于他们两个人的回忆,是特别的。
而在声音设计上,深圳的声音处理更有空间感和距离感;而香港的部分则更贴合观众的耳朵。
全片中最突出的视听效果,还属佩佩和阿豪仓库互绑手机的一场戏。这场戏充满着青春的悸动气息。暗暗的房间里,货架、桌子填满了空间,使得佩佩和阿豪两个人不得不靠近。而房间里没有其他光束,只有暖红色的灯光忽明忽暗,萦绕着他们,带着暧昧的荷尔蒙气息;
而听觉效果上,外面的车声和胶带的撕拉声交织,又有远近之分,而佩佩和阿豪的浅声交谈到后来无言却急促的呼吸声,则是这段声音里的重头戏。在影院看的时候,可以全方位感受到两人声音的环绕,影片的声音指导也说这场戏是给观众设计的一次“颅内高潮”。(所以心动的盆友们还是要去影院里亲身感受!)
《过春天》里还运用了大量的电子音乐,尤其是影片中出现的三处定格镜头,都配以短暂却美妙的音乐。电子音乐的动感,除了符合佩佩不停奔跑的人物行动轨迹,更体现了佩佩身上的勇敢和猛烈。少女怀着一腔孤勇,在迷茫的时期奋力奔跑。
作为导演处女作,《过春天》还有一点很突出。
很多带着现实题材的影视作品,在强调现实意义的时候,甚至不加节制地渲染,或多或少都会给观众带来沉重感,但是白雪在中很好地调剂了现实的浓度,没有过度渲染情感或强调现实困境,结尾虽然稍弱但确实合理轻松的。
前几年的影视市场中,反映疼痛青春、友情爱情双失的青春类作品特别多;而这两年,描绘校园朦胧恋情的“小清新”青春题材作品则更加吃香。两者仿佛是两种极端,前者造作的“阴郁”,后者过分“清新”。
而《过春天》,既不刻意营造撕裂痛感,也不避开描绘青春中的美好靓丽,反而更加尊重观众,而观众也给予热烈回应——《过春天》的豆瓣评分从电影节后的7.7分,一路涨到了8.0分。
从技术层面来看,视觉上明暗的对比,优秀的配乐和声效设计,是《过春天》作为一部成熟的工业电影应具备的质素;而在故事设计方面,深港两地的特点,学生和水客身份的交织,承担了电影的现实意义。
十六岁,卜卜脆。水当当的少女佩佩,有活力、有勇气,也有迷茫、有孤独,但是度过这个春天之后,少女还是成长了!
也许《过春天》,尚不能被奉为青春片中的神作,但至少它是一部视角独特、表现优秀的青春电影!
文:一休哥
PS:严禁私自转载!转载或者合作,请联系作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