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演员、拍电影、唱神曲,全能“老男孩”肖央为何值得欣赏?

影视综艺 编辑:木易电影 来源:大娱网综合 时间:2019年01月24日 21:40:08

原标题:当演员、拍电影、唱神曲,全能“老男孩”肖央为何值得欣赏?虽说娱乐圈从不缺跨界达人,但肖央的身份,依旧是最难界定的那一个。
在观众的印象里,他是传唱度极

原标题:当演员、拍电影、唱神曲,全能“老男孩”肖央为何值得欣赏?

虽说娱乐圈从不缺跨界达人,但肖央的身份,依旧是最难界定的那一个。

在观众的印象里,他是传唱度极高的歌手,神曲《老男孩》、《小苹果》从步行街红到春晚舞台。

在业内的认知中,他是“活好人棒”的全能“老男孩”。能唱、会跳、擅演,从广告短片到银幕电影全部都能hold住。

因为“梦想的诱惑”,肖央多次转变身份。但在华丽喧嚣之外,只有他自己知道:每一次身份转变,都几乎要了老命。

于是在他作品里,肖央既有追逐美好的一面,又有揭示残酷的一面,给人们以现实的警示。

微电影《老男孩》如此,最近即将在网络平台上线的电影《天气预爆》也是如此。

【1、“老男孩”的职业焦虑】

最近有一个“十年前后对比”的话题刷爆网络,很多人都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,分享着这些年的改变。

2019年的肖央是卖座导演,而2009年的他,却站在而立之年的当口,体会着“职业焦虑”。

小时候的肖央,兴趣广泛:文史、吉他、唱歌、美术都有涉猎,17岁那年还考上中央美院附中学画画。附中三年级的时候,教设计与创意的老师曾这样评价他:你思路清晰,适合去做个导演。

于是在高考前,肖央开始思考:到底是一幅画还是一部电影更能感动自己?

当内心的答案是电影,迫切想自立的肖央,就考取了北电美术系广告导演专业。因为广告导演可以快速出道赚钱,美术功底也能用上。

为在北京立足,刚毕业时肖央疯狂接通告,最累的时候一天只睡 3、4 个小时,并以“出活快、质量佳、脾气好、人品佳”的招牌,逐渐被圈内戏称为“活儿王”。

虽然小有名气,但肖央却在“客户至上”的工作原则中变得逐渐脱离本真,越发地想做属于自己的东西。

29岁那年,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肖央想要创作一部属于自己真正想要的作品。他和好朋友王太利一拍即合,共同开始了《老男孩》的创作。他想把年少轻狂时的留恋、对梦想的追逐以及逐梦路上的种种不易都表达出来,然后就告别年轻,回归普通成年人的生活轨道。

《老男孩》的剧本足足写了40分钟的体量,但出品方却认为微电影十五分钟就会让观众失去耐心。

情之所至的肖央,赞助不够就自掏腰包。

幸运的是,《老男孩》引发了整个70、80后对梦想的追忆,几乎一夜走红。更难得是,《老男孩》一改传统微电影或是恶搞或是浮夸的模式,让更多人开始意识到野蛮生长的“微电影”大潮里,也有充满生命力的佳作。

《老男孩》的成功,让肖央在30岁的年纪摆脱了职业焦虑,他不再拍广告,要借助电影实现自己对世界的表达。

但走红后的生活,完全超过了他的预期。工作日程被许多商演排满,他变成了当红歌手,甚至会在半夜被电话吵醒,只因为朋友在ktv唱着他的歌。

如果说从广告到微电影是职业的焦虑,那么,从导演到歌手,就是幸福的烦恼了。但确定的是,无论干什么,肖央都会全情投入,也是这份认真,让他实现了身份的成功切换,也找到了人生的目标。

【2、岁月无法风干电影梦】

《老男孩》成IP后,电影市场蠢蠢欲动,不少片商都来找肖央,希望他扩充内容投放到银幕上。

经历风浪和艰苦的肖央没有见钱眼开,他知道别人只看到了《老男孩》的成功,却不知道他背后经历的艰苦。

一直有着清醒自我认知的他,知道电影长片没那么简单,非电影导演科班出身的他需要学习,也需要帮助。

在经过短片《赢家》和《父亲》后,肖央才终于拍上了电影长片,拿起了大电影《老男孩之猛龙过江》的导筒。新片没有延续微电影里的青春题材,而是寻找新的兴奋点,从跨国选秀着手,并加入了功夫、黑帮等元素。

从形式到内容,《老男孩之猛龙过江》都让人耳目一新,但不变的是,肖央依旧选择为每一个最底层的普通人说话。两位男主角:肖大宝与王小帅,依旧是普通平凡、麻烦不断的小人物。

令人意外的是,肖央并没有给《老男孩之猛龙过江》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,因为他认为“生活本质就是悲哀的”。

曾经的草根经历,让他觉得:“在这个时代没有人关注普通人怎么想,社会的焦点永远是成功人士,但没有普通人,就没有当下的大时代。而普通人奔跑在梦想的道路上,除了励志鸡汤,还需要警示。

肖央认为“鸡汤”只是将现实问题变得简单与温暖,虽然具备一定的抚慰作用,但并不能长期服用。

而好的作品也不应该是鸡汤式的,而是让人去认识社会和世界本来的面目,然后你还能够去爱它。

在电影圈流传着“黑色第二场”的说法,是说每个处女作就成名的导演,在拍摄第二部时,压力要比第一部大。

在筹拍第二部时,仅仅题材方面的考虑,肖央就想了很久。后来因为雾霾越来越重,他就想到天气对人的心情影响很大,那么人的心情是否会影响到天气呢?

基于这个灵感,他希望能通过一部电影来释放因为天气造成的戾气,并用光影来驱散观众心中的阴霾,让大家即使在坏天气里也能感受到温暖、爱和治愈。

为了避免现实题材造成的沉重感,肖央采取了少有的“都市奇幻”来表达。故事大纲设定为“自杀干预大师”马乐博士偶遇寿星下凡,又机缘巧合地与电母、风神、雨神结识,从而带出一系列的问题。

肖央给电影起了一个动漫感十足的名字《天气预爆》,电影里也充满了无厘头的设定:八面威风的风神靠算卦和收破烂度日、南极仙翁用东北方言与凡人讨价还价。

风光大神沦落民间后也会被雾霾等问题搞得束手无策,电母、雨神还患上社交恐惧、脱发焦虑的“城市病”。

《天气预爆》的类型属于喜剧,但肖央却并不只是想要博观众一笑。

抛开电影搞笑的外衣,我们可以看到这部电影里其实蕴含着一个很重要的精神内核:“即便是神仙,也很难做好一个普通人。”肖央将风雨雷电等看似奇幻的元素糅合在一起,并非只是为了满足某种“猎奇”,而是试图将普通人的奋斗与无奈呈现出来,并以喜剧的形式予以消解,传递慰藉。

类型上,肖央追求的是以喜剧的形态给观众制造轻松愉悦;但在表达方面,肖央所聚焦的仍然是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与心境。透过《天气预爆》,观众可以获得开怀大笑的喜剧体验,但也能收获对生活的贴切感受以及对自我的反思。

作为一个一直在努力打拼、追逐梦想的创作者,肖央还是希望能在作品中传递自己对于生活、人生以及人本身的思考。他自己的奋斗历程就包含了诸多鲜为人知的冷暖辛酸,所以在塑造“平凡小人物”方面,他能凭借自身的体验融入最能引起观众共鸣的情感表达。

无论是《老男孩》还是《天气预爆》,都有很强的喜剧属性,但内核方面却还是在围绕普通人的生活展开。里头看似有些恶搞的人物画像,实际上都是对生活中不同人性与境遇的折射。

但大多数观众对肖央留下的印象都偏搞笑,难免会形成某种固有偏见,于是在观看他的作品时,总是会将注意力放在其喜剧层面,从而忽略掉他的思考与情感表达。其实观众可以在看他的电影时,不妨试着多去体会一下他在搞笑之余的深层表达。

事实上,《天气预爆》在上映之后,并没能引起“大热”的市场反响,很多观众无法适应这种全新的表达,微博上还有人说:不再拍老男孩的肖央变了!

但肖央变了吗?

尽管他的知名度变得更大了,但他的本性却并未改变。

《老男孩》里肖央有体恤草根的电影人情怀,《天气预爆》里对他环保、人际交往等问题的探讨同样流露社会责任。和当初大胆延长微电影的时长一样,《天气预爆》依旧是在勇敢探索新的电影表达语言。

《天气预爆》失利的原因,是因为肖央对自己的预判,和观众对他的预期,出现了偏差。《老男孩》成功后,肖央以为观众真的懂他。但实际上,很多人只是沉溺于电影与音乐带来的回忆,并没留意肖央对小人物的深沉关怀。

所以当网友没有在《天气预爆》中找到像《老男孩》那样引发集体共鸣的“嗨点”时,就迫不及待给电影差评,这对肖央,以及《天气预爆》,其实是不太公平的。

《天气预爆》今日网络上线,再看一次,或许会有新的认知。

PS:文字为作者原创,图片均源于网络。

相关文章